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论坛
发布时间:2024-08-01 14:06:01  作者:尹忠恺  来源:中华先锋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被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涉及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并在时间上明确,到2029年在建国80周年时完成改革任务,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同样是划时代的,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历史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二、扎实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一)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齐心协力抓好《决定》在高校的贯彻落实,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高校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改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习质量,更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抓好理论教育,扎实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研究阐释,紧紧围绕全会确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组织广大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理论价值、思想创见和实践指导性强的研究成果。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改变,特别是敌对势力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渗透力度,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牢牢掌握话语权,决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绝不能“爱惜羽毛”,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要紧紧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好教育强国故事,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激发高校师生员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持续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梳理排查,健全完善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坚持线上引导和线下处置、“应对舆情”和“解决事情”相结合,有力有效进行舆情管理,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育人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阵地的管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和安全教育,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唱响网上主旋律,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健全完善日常教育体系,发挥科研、管理、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协同育人效应,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四)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高校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初心使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时代新人培育上来。要对标“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师德师风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好、阵地建设管理好”的要求,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涵养广大师生良好的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行。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不断健全完善文化育人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繁荣校园文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持续开展“一院一品”校园文化精品创建活动,培育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育人精品项目

(五)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努力建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必须走在前、作表率。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勇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加强教育培训和日常指导,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行业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G21DB274)、煤炭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21MXJG24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尹忠恺(1972——)男,黑龙江明水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编辑:常馨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