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

“四点一线”红色线路还原历史记忆


红色辽宁
发布时间:2021-06-15 10:20:18  作者:贾知梅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

探访辽沈战役纪念馆

“四点一线”红色线路还原历史记忆

辽沈战役是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首个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役。这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激战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也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如今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解放锦州烈士陵园,“四点一线”的红色线路让辽沈战役主战场的印迹更加清晰,历史仿佛就在眼前。这些纪念场馆还通过多种形式讲述历史,成为红色“打卡地”。辽沈战役纪念馆仅今年“五一”期间参观者就达到6万余人。

成为红色“打卡地”

一进入辽沈战役纪念馆,一座大型浮雕便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人民解放军战士手持钢枪,勇猛冲锋,怒吼着向前,突破城垣。这一刻画了辽沈战役决战决胜瞬间的立体浮雕,让人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豪迈气势。

“持续3年之久的东北解放战争,始于辽宁,又终于辽宁。大决战的第一仗是在东北,在东北的咽喉要地——辽宁锦州,这就是著名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介绍。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985年修建新馆,2001年再次改陈改造,2004年重新对外开放。辽沈战役纪念馆藏品19915件,其中文物6248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275件。

刘晓光说,辽沈战役纪念馆通过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及全景画馆,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8年秋将东北境内国民党军主力分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为了全部歼灭敌军,我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了大规模的辽沈战役,向敌军展开了全面进攻。

战役开始,我军首先解放兴城、义县,截断了敌军向华北的退路,继而又切断了锦州同锦西的联系,完全把锦州敌军包围起来。1948年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于15日18时胜利结束战斗,全歼守敌10万余人,从而扼住了敌人同关内联系的咽喉。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攻克锦州全景画馆,许多参观者紧紧跟随讲解员张丽佳的脚步,仔细倾听着她的讲解,不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攻克锦州全景画周长122.24米,面积1968平方米,重达4吨。这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是中国乃至世界全景画馆中的精品和经典之作。”张丽佳讲解道,全景画馆的地面塑形面积是1000平方米,看台与画布的距离是13米。记者看到,巨幅的环形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让人身临其境。

“辽沈战役纪念馆、解放锦州烈士陵园、配水池战斗遗址、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形成了‘四点一线’的红色线路,让辽沈战役主战场的印迹更加清晰。去年我们进行了实地普查,锦州境内共有70余处辽沈战役遗址遗迹。”刘晓光说,多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开展“百年丰碑 红色辽沈”“红色日历”等系列社教活动,开展宣讲“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出版发行《辽沈战役纪实》《永远的呼唤——辽沈战役100个故事》等书籍,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宣讲辽沈故事”活动……

“今年‘五一’假期,辽沈战役纪念馆成为红色‘打卡地’,吸引了6万余名观众前来参观。”刘晓光说。

编排情景剧再现历史瞬间

在锦州凌海市翠岩镇牤牛屯村,一座四合院内挤满了观众,他们正在等待观看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这个小院就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

演出开始前,该旧址保护中心主任李曼四处忙碌着,接待前来参观的单位,协调演员、音响。另外,情景剧演完,她马上要给来参观的党员上一节以“小村庄与大决战”为主题的党课。“今年,为了迎接建党百年,我们深挖旧址内涵,重新排演了情景剧,并将剧情与‘小村庄与大决战’为主题的实地党课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旧址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李曼说。

自2006年开始排演的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深受观众欢迎。李曼说,通过这部情景剧,可以加深参观者对指挥所旧址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内涵的理解。

1948年10月5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进驻牤牛屯村,成立了锦州前线指挥所。到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离开牤牛屯开赴沈阳,这个指挥所也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29天中,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机关在这里成功指挥了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解放营口等战役。

据李曼介绍,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原为锦州周边地区一户人家的宅院,1988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旧址占地面积2964平方米。

57岁的李杰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黑山白厂门镇头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他也是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的演员之一。李杰说:“我在剧中扮演罗荣桓,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演了1000多场,每次情景剧演出都吸引了不少观众。在指挥所旧址,让观众直观了解辽沈战役的历史,我觉得我们的演出特别有意义。”

“15年来,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团体和个人30余万人次。不仅如此,在做好旧址保护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地传承红色基因。”李曼介绍,“辽沈战役情境式军事历史研学营”“红星·童心六一军体智趣活动”“田野里的历史课”“廉政誓言”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党史教育基地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为配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推出“视听党课”“定向党课”等“菜单式”服务。

记者采访当天,遇到锦州水务集团工程公司、锦州市三只小熊幼儿园等多家单位在指挥所旧址参观。“我们这几天分批次地带孩子们过来参观,就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埋下红色的种子。”锦州市三只小熊幼儿园园长毛丽霞说。

烈士孙女申请当讲解员

配水池战斗遗址位于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附近,布满枪眼的遗址墙体犹在。记者采访时,在辽沈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爆破英雄梁士英的孙女梁丹丹正在动情地为参观者讲解。

1948年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开始清扫锦州外围据点。配水池之战,是锦州外围的关键战斗之一。

配水池是一个供水设施,位于锦州城北的制高点,也是锦州城北的门户。国民党军从1945年11月底进入东北时起,就在此处修建了大量钢筋水泥的永久工事和砖石结构的半永久工事,并派一个加强营驻守。配水池周围还散布着14座地堡和十余个明暗火力点。外有战壕纵横相连,壕外有铁丝网,壕内有雷区等障碍,工事坚固,火力严密。

东北野战军要想敲开锦州的大门,配水池是必要通道,占领这一阵地,会为解放锦州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8年10月12日8时,战斗开始。担任进攻配水池任务的东北野战军3纵7师20团1营,面对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豪迈誓言。在营长赵兴元的率领下,经过10个小时激战,1营的战士们以一当十,愈战愈勇,攻下配水池并先后击退了国民党军装甲车和飞机掩护下的疯狂反扑30余次,将配水池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中。战斗结束时,1营伤亡600余人,能战斗的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讲到这里,梁丹丹哽咽了。

1978年出生的梁丹丹,从老家吉林来到锦州已经有20年了。“我是2001年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的,最初是想完成家人的愿望,到锦州来陪着爷爷。”梁丹丹说。

刚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时,梁丹丹在管理岗位工作,但是多年来她渐渐懂得自己不只是要做爷爷的陪伴者,更应该成为一名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和红色文化的宣讲者。2019年9月,梁丹丹申请调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保护中心,做了一名讲解员。“虽然爷爷牺牲了,但我想把他和战友们的事迹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去认识这些英雄,学习这些英雄。”梁丹丹说。

2008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完成了对配水池战斗遗址的修缮,开设了配水池战斗陈列室。据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保护中心主任刘军介绍,2019年锦州市又建设了配水池战斗遗址公园,重新修建的陈列馆目前也正在布展,很快会面向社会开放。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