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3 08:48:24 作者:常馨予 侯保玉 来源:
中华先锋网
清晨,小北河的宁静是被嗡鸣的袜机声打破的。在这个位于辽阳县西北部的小镇里,共有206家袜业企业和2万多名相关从业者,年产袜量25亿双,产值近32亿元。
从零散的制袜小作坊,到上下拧成一股绳的“中国袜业名镇”,小北河袜业在党建引领下,历经四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镇党委通过推动村级党组织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探索出一条以党建赋能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自古以来,小北河镇就是商贾重镇。明清时期,当地就有着“小北河打锣来牛(牛船)”之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小北河发展为以粮食、家畜、编织品等商品为贸易的集市;1976年,在党的号召下,辽阳市针织厂下乡青年来到通气湾村,建立了校办企业——通气湾“五七”针织厂。至此,小北河的袜业产业孕育而生。
袜子虽小,但工序却不少。在生产初期,小北河袜业以庭院经济、作坊生产为主,环保、生产安全均不达标。为推动袜业产业转型升级,小北河镇引进、盘活了一批项目,兴建了小北河袜艺城和东北亚轻工产业基地,解决了“有袜厂没市场”“产业散而不聚”等问题。

生产营销模式转变的同时,制袜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小北河袜业历经三次飞跃,从手动织袜、半自动织袜、电脑织袜、双针大型电脑织袜,逐步完善产业升级,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如今,走进小北河任意一家袜业生产企业,一排排织袜机线轮飞转,一捆捆线头随着织针上下翻转,每三分钟就有一只精美棉袜新鲜出炉,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人工成本——平均每10台袜机只需一位工人就可从容应对袜子的整理打包工作。

随着产业的发展,今年,在县委的组织倡导下,小北河袜业产业党委正式成立。袜业产业党委通过开展结对共建、组织党建活动、指导发展党员等方式,实现党建共建、服务共享、信息共通、商事共议、阵地共用、人才共育,推动产业链固链强链补链。同时,创新实施“红袜驱动,1+2+3+X+N”运行机制,即以袜业协会党支部为主体、上下游两端企业为连带、3个园区为基础、多家袜企为依托,联合多个职能部门,打造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嵌入、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一体化“闭合环”,带动袜业产业链企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经营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资源共享效率持续提升,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一业兴带百业兴。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长足发展。如今的小北河,商业不断繁荣,形成了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设施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镇共有商业网点220家,从事第三产业人员1.1万人。当地通过袜业的生产,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编辑:侯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