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6 15:34:06 作者:谢中 来源:
《刊授党校》
“山韵悠悠,天下湘西钟灵秀;雾霭蒙蒙,湖南西岭藏奇幽……”谁会想到,深藏在武陵山腹地如诗般美丽的十八洞村,曾经是个美丽盖不住的贫困村。然而,新的转机出现在2013年11月3日。当天,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地来到十八洞村调研,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并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由此,十八洞村成了“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如今的十八洞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先行先试、攻坚克难,精准分析资源,精准挖掘资源,精准发挥优势,精准布局产业,精准开拓市场,彻底甩掉了千百年来罩在头上的那顶“穷帽子”。
十八洞开,风起苗寨。紧扣“精准魂”、祛除“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走出“特色路”,十八洞村 “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引来了许多“取经者”。以此为契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心打造十八洞村党性教育课堂,并被湖南省委组织部纳入全省第一批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截至目前,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已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党员干部1200多人。
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肖世辉介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同时也吸引了州内州外甚至省内省外的参观见学者,第一个以培训班形式到十八洞村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是来自湘东醴陵市的扶贫干部,真可谓“墙内开花不仅香了墙内,也香了墙外”。 2020年5月15日,醴陵市扶贫办机关干部、市直单位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及乡镇扶贫干部一行46人,来到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两天的教育培训。这是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挂牌后成功举办的首期培训班,也标志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强干部教育与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在十八洞村,这首山歌里的贫穷已经成为过去。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对近年来的脱贫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出“互助五兴”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农村治理生动局面。花垣县委认为,这些生动实践就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课堂。为此,他们着力把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办成乡村干部、农村党员学习新思想、提升新本领的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为打造十八洞村“抓党建、促脱贫”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品牌,花垣县委组织部还整合县委党校等教学资源,对基地教育教学及后勤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和完善。据花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鲁明民介绍,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目前拥有放映厅、多媒体教室各1个,会议室2个,精准扶贫展厅2个,可容纳400多人同时开展学习活动;依托村集体经营的思源餐厅和当地农家乐餐馆及客栈,可保障教育基地后勤服务需要。与此同时,他们推行课堂教学、音像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延伸教学等教育培训模式,开发了“真理的光芒,实践的伟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十八洞样板”“深山苗寨巨变路”等7项“菜单式”教学课程和“穿针引线、绣出产业致富路”“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经验介绍”“饮水思源感党恩”等10堂精品微党课。他们还建立了一支专职和兼职师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10人,课堂教学兼职教师6人,精品微党课兼职教师8人,现场教学讲解员30人。
“欢迎您来到我们十八洞村,这里是十八洞村的梨子寨,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从这个停车场下车的……”这位热情洋溢的讲解员叫施进兰。许多到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听过他的讲解。他说:“当年,我就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打工仔,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召唤让我回到了村里。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我和精准扶贫工作队一起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卸任村主任后,我又干起了乡村旅游。我见证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准扶贫行动以及脱贫摘帽的整个过程,我是实践者,也是全程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听了施进兰的现身说法,正在参加湖南省农村党员轮训示范班的花垣县补抽乡吉久村党员吴平安深有感触:“鲜活的精准扶贫事例就在我们眼前,看得见、摸得着,可学、可用、可复制,对于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十八洞村就是我们最好的实践课堂。”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与十八洞村干部群众座谈、在精准扶贫广场留影、实地考察花垣县农业科技园区和十八洞村千亩猕猴桃园……到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觉得有看头、有学头。课堂讲座、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教育培训的每个环节都会把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尤其花垣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欧昌银和县委党校副校长向锋敏讲的课,让学员们印象深刻。欧昌银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十八洞样板”为题,从“撸起袖子加油干,十八洞村变成精准扶贫的典范;凝心聚力、怀梦前行,十八洞村做成自主脱贫的模范;巩固脱贫成果、积极有效衔接,十八洞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三个层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十八洞村党建引领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揭示出十八洞村干部群众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让学员受益匪浅。向锋敏讲授的“十八洞的幸福密码”,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给十八洞村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生动展现在学员面前,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染了每一个学员。
“春风吹,百花香,十八洞的今天变了样……几扣蒙(苗语:感谢你)哦共产党,几扣大系(苗语:感谢大家)热心肠,十八洞的今天变了样,一路前行奔小康……”新编山歌是石拔娅老人幸福感最好的情绪表达,老人永远都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到她家访贫问苦的情景。如今,年过古稀的石拔娅依然精神头十足,作为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的“编外教员”,凡是有学员到她家里参观学习,她便乐此不疲地用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十八洞村的新变化。
课堂也好,参观也好,学员们都从中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精髓、灵魂和所焕发出来的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对照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作贡献。正如醴陵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陈林所说:“以前,十八洞村是袋子空、家里空、寨子空、精神空。如今,村民收入多了,年轻人多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心气十足。充分利用这样的活教材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非常有意义,我们不仅了解了十八洞村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了十八洞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学到了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党建引领精准脱贫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