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 建设文化强国


推荐阅读
发布时间:2022-06-29 15:12:58  作者:许彬 黄茜  来源:《刊授党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牢牢掌握以下“五权”。

牢牢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牢牢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设计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先进文化代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担当起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就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为我国文化建设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是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一方面,国际局势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激烈。因此,各级党委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其一,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其三,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掌握文化队伍建设的人事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队伍是基础,干部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扶持优秀中青年人才,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牢牢掌握文化事业产业的监管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为此,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功能,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和完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服务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唱响主旋律,释放正能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韩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