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7 14:33:51 作者:陈彩红 来源:
《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
仲作文,男,汉族,1980年9月出生,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沈鼓集团核电公司设计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被评为沈阳市“最美工程师”,并入选2023年度“感动沈阳”人物。

仲作文(左)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主泵关键部件加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在沈鼓集团,提起核电公司设计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仲作文,很多人会由衷称赞一声“好样的”。他心怀产业报国的理想,坚守技术一线,十年磨一剑,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全球最大CAP1400(又称“国和一号”)屏蔽主泵的自主研发,为中国迈进核泵研制的世界第一方阵作出了突出贡献。
受命
核电可以大规模替代煤炭,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能源产业“明珠”。在核电站中,核主泵被称为“心脏”设备,但因其安全级别高、技术难度大,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为了破解核电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成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沈鼓集团则受命成为CAP1400屏蔽主泵研发的总体负责单位。
2011年3月,CAP1400屏蔽主泵主要技术参数确定。作为主任设计师,31岁的仲作文站到了技术攻关的最前线。他带领团队认真研究设计规范要求,针对多种方案反复计算、比对、验证,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拿出了初步方案。年纪轻轻就有机会参与“国之重器”的自主研发,这种际遇让仲作文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正当他铆足劲头准备大干一场时,却被浇了一盆冷水。不少外国同行扬言:“沈鼓集团要想把这个核主泵干出来,至少得20年。”听到这些话,仲作文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不服。他相信中国会很快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主泵,绝对用不了20年。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一群人的奋斗;不是一个人的执念,而是一个国家的信念。
受挫
2012年11月,完成水力模型的突破;2013年1月,完成屏蔽主泵设计;2016年10月,完成样机制造和装配……时隔多年,说起CAP1400屏蔽主泵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仲作文依然张口就来。他无法不铭记。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失败。尽管他带领团队一直在为一个目标付出汗水和心血,但也不得不经常面对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没有突破性成果的窘境。持续投入,却始终没有产出,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差点摧垮了这支被委以重任的技术团队,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你们到底行不行?”
那些日子,仲作文最怕面对别人的关切。每当有人问:“你们的核主泵研发出来没?”他就觉得脸红,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觉得抬不起头来。最让他难过的是,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人疏于照顾。父亲和岳父相继离世,仲作文愧疚不已,觉得亏欠家人太多。两位老人都是产业工人出身,对仲作文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留下的遗愿都是希望他能够圆梦核电,为国争光。父辈的嘱托,为受挫的仲作文注入了强心剂。“我们没有资格说不行,既然接受了任务,就必须闯出一条路来,给国家和人民一个交代。”仲作文整理好心情,又义无反顾地埋首于研发之中。“以研发一线为家是常态,就算回了家,满脑子想的也是这件事。”仲作文回忆说。
2016年年底,核主泵样机进入试验阶段。仲作文松了一口气,可是他也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要通过行业鉴定,还要经过若干次的大型试验。仲作文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现场,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各种关键项目他都亲力亲为。高温试验时,主泵内部温度接近300摄氏度,一旦出现问题,会让在场的所有人瞬间被高温灼伤,仲作文毫不犹豫地留在了现场。为保障2000小时工程耐久试验顺利进行,他曾连续3个月吃住在现场。仲作文清晰地记得,其间只有一次因为停电休息了一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身边的每个人:搞科研要敢于创新,更要甘于坚守。
受奖
2021年7月,CAP1400屏蔽主泵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行业鉴定。鉴定意见为: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合理、选材适当、制造工艺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国际同类最大规格屏蔽电机主泵,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用于“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及后续核电项目。这意味着核用主泵国产化从规划变成了现实,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迈进核泵研制的世界第一方阵。
从2011年主要技术参数正式确定到2021年通过行业鉴定,十年磨一剑,历经100多项技术难题的攻克、20多次大型试验的磨合,沈鼓集团终于研制出大国重器——CAP1400屏蔽主泵,仲作文也如愿实现了他的产业报国梦。2022年11月,沈鼓集团成功获得了一份“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屏蔽主泵备泵合同。2023年,“屏蔽主泵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4年,在辽宁省第一届“强省杯”工业设计大赛上,屏蔽电机主泵又夺得全省唯一特等奖。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仲作文,也光荣入选2023年度“感动沈阳”人物。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宣读的颁奖词充分肯定了他多年来潜心科研、为国“铸剑”的精神:矢志不渝,你是研发路上的孤勇者;百折不回,你是创新战场的执剑人。十年磨一剑,匠心铸重器,只为一个“不服”的执念。青丝华发,久久为功,你不仅为核电装上了“中国芯”,也为建功新时代铸就了“中国胆”“中国魂”。
(编辑:韩雪)